源头要追溯到小学的时候,第一句让我爱上的诗是五年级的时候看的《天山童姥》,那一句缠绵的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当时一点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只是觉得很美。一直到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写论文写到元稹,才明了这一句只不是一个情场浪子不经意的一句诺言,当我再次念起,我还是宁愿相信它只是一句生动的情话罢了,无关某人某事。
五年级一定是我任督二脉被打通的一年,同一年里我还喜欢上“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”,忘了是从哪里看到的,我甚至还把它改成了电脑的文字屏保,看着它一句一句地从屏幕上划过,便莫名的心生欢喜。
由此可见,我的思想还挺早熟的,以及爱好从未变过,喜欢的来来去去都是些情诗,如此的肤浅,莫怪乎我现在最爱的新闻版块是娱乐版。
到初中的时候喜欢的是“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”,以这个作为开头还写了一首现代诗,开始学会感受那种守着暗恋心事的怅惘,还喜欢着“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一江水”和在琼瑶的书里看到的“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。
高一高二的时候把《语文基础知识手册》里的几百句来来回回地背,到高二的时候考学校的语文知识竞赛拿了一等奖,只有一句没能对上,记得是“叶上初阳干宿雨”,这也算得上我记了那么多的诗词的唯一实质性收获,当然它带给我的快乐是无价的。
高四复读的那一年算得上是我在诗词路上走得最远的一年,一整年里我作为语文科代表,却是一节课也没听过,一上课我就拿诗词的书出来看,自修的时候也是要看一下才开始其它科目的学习,看得很细,一年下来也只不过看了六七本诗词解说类的书,另外的一大收获是看完了《诗经》里风和雅的部份,颂那一部真的是消化不来,大一的时候重温《诗经》也还是只看了前两部份。
那一年的晚读我也抽出一段时间来读书里的诗词,到考完高考的时候真可以称得上满腹诗词,只是现在印象都很模糊了。
最爱的依旧是情诗,“平生不会相思,才会相思,便害相思,身似浮云,心如飞絮,气若游丝,空一缕余香在此”、“泪中为写相思字,写到相思泪转多”、“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”、“笑渐不闻声渐消,多情却被无情恼”、“今宵剩把银缸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”,如今记性大减,记得这些句已是大幸了。
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发现很多诗词一类的书,比以前我看过的都要齐全,可惜没看多久就和阿土研究金庸的小说去了。
后来看过英文版的翻译,在韩国的时候也看过韩文版的翻译,感觉意境顿失,毕竟古诗词的美,的隐晦,的委婉,只有中文才能驾驭。
毕业以后,尤其是结婚生子以后,就再也没有了这份闲情,但指不定某天闲情再起,再去续这段未了的情缘,也是极好的!
读书时代要找一个会对诗的男人的愿望注定落空了,思表妹说如果找不到,可以给自己培养一个,我想一想我火华那张呆萌的脸,嗯嗯,还是算了,叫人好生忧伤呐!
评论